Author: | 徐世均 | ISBN: | 3460000000044 |
Publisher: | 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December 15, 2009 |
Imprint: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徐世均 |
ISBN: | 3460000000044 |
Publisher: | 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December 15, 2009 |
Imprint: | |
Language: | Chinese |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導致羡慕和嫉妒。
俗話說:越是鋒利的寶刀,越不可輕易出鞘,如果自恃削鐵如泥而不善加保護,不但鋒芒會被磨損,更容易惹出禍患。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要以人為師,不要好為人師。
淡泊人生、樂趣知足
急於出頭露面,急功近利,這是許多人在職場、官場上的表現。官場最忌急躁,急是一種急於升官的心態的外露,有了這種表現必招來對手的攻擊。戒驕戒躁是最好的心態。何況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爭也白搭。
自古仕途多變動,所以古人以為身在官場紛紜中,要有時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利欲之心人固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這當然是正常的,問題是要能進行自控,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極限的時候,要能把握得准,跳得出這個圈子,不為利欲之爭而捨棄了一切。
所謂「泰然處之、不急不躁」,並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敢於正視矛盾,認識現實,對現實生存環境和理想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持樂觀豁達態度。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一匹馬退役,他們不會坐等它在比賽的中途頹然倒下,成為眾人的笑柄。
古往今來,安世處順者大有人在;曲徑通幽,最終成大業者也不少。今日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或主動或被動地投入競爭和角逐之中,生活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太多可選擇的機會,同時也給人們精神上、心理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順應自然、泰然處之,會在你失衡時,甚至絕望時為你調節心態,重建人生信念,塑造新的自我。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因此,人應該盡力克制自己過高的欲望,培養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美德和智慧。這種採取均衡狀態的智慧,即是道家的「中庸」。
《中庸》中有許多關於「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太閑,則別念窮生;太忙,則真性不現。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同理,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餚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只要吃一半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就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趣。若至爛漫酩酊,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意即賞花的最佳時刻是含苞待放之時,喝酒則是在半醉時的感覺最佳。凡事只達七八分處才有佳趣產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開,則瞻前大有希望,顧後也沒斷絕生機。如此自能悠然長存於天地之間。
又如:「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多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面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
因此,注重中庸並保持淡泊人生、樂趣知足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我們常常看見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托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還往往事與願違;還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騷滿腹,自暴自棄,甚至做些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事情。凡此種種,真是太不值得了!他們這樣做都是因為太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了上面。其實生命的樂趣很多,何必那麼關注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呢?少點欲望,多點情趣,人生會更有意義。
凡事不可強出風頭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理應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激起別人的反感,最終使自己變得孤立無援,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是「厭」而遠之。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有個朋友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元相當得人緣的骨幹,按理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少有人會不得罪人,可他卻是個例外。當然,這也是吃了一番苦頭才獲得的。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裡,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為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閒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只是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德國有這樣一句諺語:「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這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殘酷,但仔細琢磨一下也不無道理。是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從別人的麻煩中得到的快樂,極可能比從自己的勝利中得到的快樂大得多。也許,這正是人性本身的劣根性,然而卻是難以克服的劣根性。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永遠受到歡迎。要知道,從徹頭徹尾的本質上講,誰都不比誰更優越,百年之後,今天的一切也許就被忘得一乾二淨了。生命如白駒過隙,不要在別人面前大談我們的成就和不凡。
戴爾•卡耐基曾有過一番相當精彩的論述:「你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的嗎?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只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罷了,價值才五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五分錢就可以在街角藥房中買到的一點點的碘,是使你沒有住在病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
——這番話確實值得我們仔細回味。
寶刀不能輕易出鞘
《孟子》有兩句話:「將軍不敢騎白馬,亡人不敢夜揭燭。」它的主旨是:不要過於引人注目,否則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越是有才華的人,如果不會自我保護就會使才華過早地埋沒。
在一般情況下,忍住顯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獲得更多的才能,保持不自滿的心態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對自己的妒忌、詆毀、攻擊、陷害。過於誇耀和顯示自己的才智是不智之舉。曹沖有才,他的才智至少比曹植要多出「三十裡地」,但他不知道保護自己,耐不住性子,總是在曹植面前顯露出來,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就一般中國人而言,總是願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他好我也好,否則就會是「槍打出頭鳥」。而這句話也是說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因為有特殊才能,或有特別貢獻而冒了尖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受打擊的對象。古人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要是誰在哪一方面出人頭地,便往往會受到人們的攻擊、嘲諷、指責。更有甚者,由於妒忌心重還可能給你使絆子,讓你生活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之下,時時處處都有障礙,讓你人做不好,事幹不成。可以說妒忌是人世間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種非常低下的、醜陋的心態,使妒忌者走向一條狹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極大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種妒忌卻又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妒忌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甚而兄弟姐妹之間,也都會出現妒忌現象。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不同,所獲得社會和他人對你的認同也就相應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要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過比較,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看到他人的成功之處,而使自己產生了羡慕、煩惱和痛苦,於是對別人的才能、地位、名譽優越於自己而產生了怨恨。受人妒忌絕非好事,所以即便你能力很強,也不要掩蓋其他人的光芒,不要對別人的生存造成威脅。
有些人是自私的,你呼風喚雨,一定會惹來這些人的妒忌。表面上,他們或許阿諛奉承,甚至扮作你的知己和傾慕者,必然有人會錦上添花地向你說:「看來,老闆就只信任你一個!」「唔,經理這個位置,非你莫屬了!」「嘿,他日一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千萬別忘記我啊!」「你的聰明才智,公司裡沒人可及啊!」切莫被美麗的謊言沖昏了頭腦,聰明的人必須是理智的。你應該明白,這些人只是表面熱情,私底下卻恨你入骨還說不定。為了避免遭人放暗箭,請收斂你的得意之態,謙虛一點。你可以告訴他們:「不要亂開玩笑,公司有太多人才呢。」「我的意見只是一時靈感,沒啥特別的!」「我還有更多的東西要學。」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導致羡慕和嫉妒。
俗話說:越是鋒利的寶刀,越不可輕易出鞘,如果自恃削鐵如泥而不善加保護,不但鋒芒會被磨損,更容易惹出禍患。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要以人為師,不要好為人師。
淡泊人生、樂趣知足
急於出頭露面,急功近利,這是許多人在職場、官場上的表現。官場最忌急躁,急是一種急於升官的心態的外露,有了這種表現必招來對手的攻擊。戒驕戒躁是最好的心態。何況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爭也白搭。
自古仕途多變動,所以古人以為身在官場紛紜中,要有時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利欲之心人固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這當然是正常的,問題是要能進行自控,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極限的時候,要能把握得准,跳得出這個圈子,不為利欲之爭而捨棄了一切。
所謂「泰然處之、不急不躁」,並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敢於正視矛盾,認識現實,對現實生存環境和理想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持樂觀豁達態度。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一匹馬退役,他們不會坐等它在比賽的中途頹然倒下,成為眾人的笑柄。
古往今來,安世處順者大有人在;曲徑通幽,最終成大業者也不少。今日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或主動或被動地投入競爭和角逐之中,生活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太多可選擇的機會,同時也給人們精神上、心理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順應自然、泰然處之,會在你失衡時,甚至絕望時為你調節心態,重建人生信念,塑造新的自我。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因此,人應該盡力克制自己過高的欲望,培養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美德和智慧。這種採取均衡狀態的智慧,即是道家的「中庸」。
《中庸》中有許多關於「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太閑,則別念窮生;太忙,則真性不現。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同理,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餚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只要吃一半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就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趣。若至爛漫酩酊,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意即賞花的最佳時刻是含苞待放之時,喝酒則是在半醉時的感覺最佳。凡事只達七八分處才有佳趣產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開,則瞻前大有希望,顧後也沒斷絕生機。如此自能悠然長存於天地之間。
又如:「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多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面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
因此,注重中庸並保持淡泊人生、樂趣知足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我們常常看見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托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還往往事與願違;還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騷滿腹,自暴自棄,甚至做些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事情。凡此種種,真是太不值得了!他們這樣做都是因為太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了上面。其實生命的樂趣很多,何必那麼關注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呢?少點欲望,多點情趣,人生會更有意義。
凡事不可強出風頭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理應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激起別人的反感,最終使自己變得孤立無援,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是「厭」而遠之。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有個朋友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元相當得人緣的骨幹,按理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少有人會不得罪人,可他卻是個例外。當然,這也是吃了一番苦頭才獲得的。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裡,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為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閒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只是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德國有這樣一句諺語:「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這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殘酷,但仔細琢磨一下也不無道理。是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從別人的麻煩中得到的快樂,極可能比從自己的勝利中得到的快樂大得多。也許,這正是人性本身的劣根性,然而卻是難以克服的劣根性。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永遠受到歡迎。要知道,從徹頭徹尾的本質上講,誰都不比誰更優越,百年之後,今天的一切也許就被忘得一乾二淨了。生命如白駒過隙,不要在別人面前大談我們的成就和不凡。
戴爾•卡耐基曾有過一番相當精彩的論述:「你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的嗎?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只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罷了,價值才五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五分錢就可以在街角藥房中買到的一點點的碘,是使你沒有住在病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
——這番話確實值得我們仔細回味。
寶刀不能輕易出鞘
《孟子》有兩句話:「將軍不敢騎白馬,亡人不敢夜揭燭。」它的主旨是:不要過於引人注目,否則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越是有才華的人,如果不會自我保護就會使才華過早地埋沒。
在一般情況下,忍住顯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獲得更多的才能,保持不自滿的心態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對自己的妒忌、詆毀、攻擊、陷害。過於誇耀和顯示自己的才智是不智之舉。曹沖有才,他的才智至少比曹植要多出「三十裡地」,但他不知道保護自己,耐不住性子,總是在曹植面前顯露出來,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就一般中國人而言,總是願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他好我也好,否則就會是「槍打出頭鳥」。而這句話也是說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因為有特殊才能,或有特別貢獻而冒了尖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受打擊的對象。古人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要是誰在哪一方面出人頭地,便往往會受到人們的攻擊、嘲諷、指責。更有甚者,由於妒忌心重還可能給你使絆子,讓你生活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之下,時時處處都有障礙,讓你人做不好,事幹不成。可以說妒忌是人世間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種非常低下的、醜陋的心態,使妒忌者走向一條狹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極大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種妒忌卻又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妒忌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甚而兄弟姐妹之間,也都會出現妒忌現象。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不同,所獲得社會和他人對你的認同也就相應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要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過比較,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看到他人的成功之處,而使自己產生了羡慕、煩惱和痛苦,於是對別人的才能、地位、名譽優越於自己而產生了怨恨。受人妒忌絕非好事,所以即便你能力很強,也不要掩蓋其他人的光芒,不要對別人的生存造成威脅。
有些人是自私的,你呼風喚雨,一定會惹來這些人的妒忌。表面上,他們或許阿諛奉承,甚至扮作你的知己和傾慕者,必然有人會錦上添花地向你說:「看來,老闆就只信任你一個!」「唔,經理這個位置,非你莫屬了!」「嘿,他日一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千萬別忘記我啊!」「你的聰明才智,公司裡沒人可及啊!」切莫被美麗的謊言沖昏了頭腦,聰明的人必須是理智的。你應該明白,這些人只是表面熱情,私底下卻恨你入骨還說不定。為了避免遭人放暗箭,請收斂你的得意之態,謙虛一點。你可以告訴他們:「不要亂開玩笑,公司有太多人才呢。」「我的意見只是一時靈感,沒啥特別的!」「我還有更多的東西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