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性思考:群體泡沫下的個體選擇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ver of the book 全局性思考:群體泡沫下的個體選擇 by 葉書弘, 城邦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葉書弘 ISBN: 7227578679023
Publisher: 城邦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December 21, 2017
Imprint: 城邦印書館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葉書弘
ISBN: 7227578679023
Publisher: 城邦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December 21, 2017
Imprint: 城邦印書館
Language: Chinese

多數的選擇,就是對的嗎?
或少數人的堅持,是有價值的,
我們明明是想讓社會更好,
卻一步步走向相反的結果。

※全局性思考有助於使個人獲得財富、看懂世界,理出個人身處在群體盲目狂潮中的自救之道。
※從根本上避免社會出現群體盲目行為造成毀滅性傷害的可能,緩解群體行為的缺陷對民主政治形成偏誤,得以逐步建設有幸福感的民主制度。

這是一本從觀念出發,寫給投資者、網路公民與國家主人的自救手冊。

身處在當代訊息自由流通的網路社群,你也隨意給出評論嗎?
浮沉在當代投資自由的金融市場,你有順利累積到財富嗎?
生活在當代選舉自由的民主社會,你的選擇讓社會更幸福了嗎?

我們生活在金融市場、虛擬網路、民主政治的場域之中,每個人原本就是疊加成「市場先生」、「網路先生」、「民權先生」的一份子,這三者本質上都是個體行動加總成為群體行為的外顯展現。我們需要理解個人行動疊加為群體行為的形成機制,從而幫助個人能超脫群體的盲目,我們無法離群索居,唯有具備全局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警惕自己被蒙蔽、避免自己被誤導、防止自己被傷害,讓社會整體表現出來的群體行為更能符合我們的期待。

◆全書架構
導讀篇 躁動的巨人:作者在論著的第一本書《強權的界限》中,提出探索歷史的方法論,結論為社會基盤人民是推動歷史的主體。本書循此思路,接續探討社會基盤人民如何能主導命運,克服社會基盤人民自身最大的風險──群體的盲目,達到善治,提出回應當代挑戰的方法論。

第一篇 全局性思考:全局性思考,從歷史脈絡出發,可以幫助我們穿透表象,直指事物的內在結構,使我們具備動態視覺,洞悉演變的「制理」,適切的預判未來,進而提出回應方案。

第二篇 多數的權威:當前的臺灣社會,並未建立起有效的分權制衡架構,作為民權長期被壓抑的反作用力,人民的自力救濟正演變成多數的權威。當多數權威成為唯一、不可抗衡的權威,但卻無能力進行合理的治理時,這又成為反社會的起源。

第三篇 迷失的總和:當前民主困局的結構可以表述成三個層次的迷失:最外層可見的制度表象是臺灣社會對分權制衡思想的迷失,中間層的群體目標是對所追求民主本質的迷失,最內層的社會價值觀則出現欲以新價值觀強行取代固有價值觀所造成的迷失。

第四篇 民主的明君:政治要賢能清明是臺灣社會追求的境界,但不需放棄已經累積的資產,也不可能脫離既有的脈絡,改革現有體制即可能達成。筆者提出的回應方案是基於民主政治而能表現出集體智慧的制度,我稱之為「民主的明君」。

 

▍作者簡介
葉書弘

投資家、歷史學人、私塾教育者
基隆人,現居台北。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台大商研所。前投信海外投資長、冠軍基金經理人,堅持實地調研與主體思維。多年來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投資績效備受肯定,研究中國戰略超過十年,對大陸政經情勢有獨到觀察,擅長以全局性、結構化觀點進行社會趨勢的整體分析。
基於「世界觀來自於歷史感,判斷力根植於思考力」的理念,創立知古書院,現致力於人文知識的普及教育,著有《強權的界限》(2017,城邦印書館)。

 

▍目錄

自序
導讀篇 躁動的巨人

第一篇 全局性思考
一 市場的本質
二 孿生性
三 泡沫是怎麼煉成的
四 結構是因,現象是果
五 默示前提
六 個體決策疊加成群體行為的多層模型

第二篇 多數的權威
一 代理問題
二 資訊的霧霾
三 大數據
四 民主並不等於多數決
五 分權制衡的一般評量
六 正義

第三篇 迷失的總和
一 分權制衡的迷失
二 動機、程序與結果的迷失
三 固有價值觀的迷失
四 全局性的評價模式

第四篇 民主的明君
一 選人或是選事
二 不反對:第三種意見
三 突破候選人壟斷
四 民主實現程度矩陣
五 收回授權,即時任免

▍作者序
個體選擇與群體表現出來的行為要如何才能相符?民主的失序與民粹化要仰賴民主素養來克服,然而民主素養具體而言究竟是什麼?

本書是《強權的界限》的續篇,也是一趟思辨之旅;這是一本能釐清觀念、協助讀者長期獲利的投資參考書,也是一本關於在大量數據中如何自主解讀資訊、進而汲取知識的思考讀物,同時也是探討民主機制如何能更即時反映民意、達成民眾想望的政論書。

今日的臺灣,處在內外交迫的艱困時刻,正成為我們所指出的停滯社會,人們逐漸失去對未來的希望與幸福感,惶惶不安。要謀劃出路,必須先理解清楚歷史演變的來龍去脈,用更大的時空格局回頭看,才能辨明形成當前困局的真正結構,從而能提出改善方案。

筆者於論著的第一本書《強權的界限》中,提出探索歷史的方法論,以歷史為經,談繁榮的原理、個人的實現與群體的繁榮如何才能一致,探索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與外在制約,結論為社會基盤人民才是推動歷史演變的主體,並指明創新與持續繁榮的形成機制。

我們想繼續追問的是,既然社會基盤人民是最終決定的力量,選擇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回饋作用在我們自己與後代子孫身上。所有人都很理性、也都出於良善動機,但大家分別做出選擇所疊加而成的群體行為卻總是不如人們預期,甚至愈變愈糟,許多人對此難以理解。這種偏誤,其實與我們從金融市場的操作實務中發現的群體泡沫極為類似,顯然二者之間存在著相同的內在結構,可行的改善方案,正可以從投資決策的智慧之中得到啟發。

許多人曾經以為只要上公民教育課就可以提升民主素養;或者,政黨輪替與選舉次數愈多就愈能培養民主素養;抑或是,隨著時間過去、民主生活夠久,人們就自然會形成民主素養,但至今為止的社會演變表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民主素養是模糊的概括性名詞,所指涉的其實更接近於價值判斷與評估選擇的綜合能力,具體內涵與投資所需的決策能力非常一致。

本書循此思路,接續探討社會基盤人民如何能主導命運,以選擇為經,談民主的層次、個體的選擇疊加成群體行為為何必然發生誤差,論證在當代民主的國家主人與政治代理人分立下,社會群體行為的內在缺陷與價值偏失,提出需提升思考品質與建構相適應的體制,才能克服群體的盲目,達到充分民主與真正的善治。

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好朋友們的支持,我還會持續提筆,奉獻自己多年心得。謝謝主編靜怡與文編薇宜,因為妳們的細心提點,讓整本書生動許多。最後,還要再謝謝我的家人與我的親密愛人,你們對我的包容,讓我可以全心寫作而少後顧之憂,謹將本書獻給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以及我的乖女兒。

2017年10月於知古書院 葉書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多數的選擇,就是對的嗎?
或少數人的堅持,是有價值的,
我們明明是想讓社會更好,
卻一步步走向相反的結果。

※全局性思考有助於使個人獲得財富、看懂世界,理出個人身處在群體盲目狂潮中的自救之道。
※從根本上避免社會出現群體盲目行為造成毀滅性傷害的可能,緩解群體行為的缺陷對民主政治形成偏誤,得以逐步建設有幸福感的民主制度。

這是一本從觀念出發,寫給投資者、網路公民與國家主人的自救手冊。

身處在當代訊息自由流通的網路社群,你也隨意給出評論嗎?
浮沉在當代投資自由的金融市場,你有順利累積到財富嗎?
生活在當代選舉自由的民主社會,你的選擇讓社會更幸福了嗎?

我們生活在金融市場、虛擬網路、民主政治的場域之中,每個人原本就是疊加成「市場先生」、「網路先生」、「民權先生」的一份子,這三者本質上都是個體行動加總成為群體行為的外顯展現。我們需要理解個人行動疊加為群體行為的形成機制,從而幫助個人能超脫群體的盲目,我們無法離群索居,唯有具備全局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警惕自己被蒙蔽、避免自己被誤導、防止自己被傷害,讓社會整體表現出來的群體行為更能符合我們的期待。

◆全書架構
導讀篇 躁動的巨人:作者在論著的第一本書《強權的界限》中,提出探索歷史的方法論,結論為社會基盤人民是推動歷史的主體。本書循此思路,接續探討社會基盤人民如何能主導命運,克服社會基盤人民自身最大的風險──群體的盲目,達到善治,提出回應當代挑戰的方法論。

第一篇 全局性思考:全局性思考,從歷史脈絡出發,可以幫助我們穿透表象,直指事物的內在結構,使我們具備動態視覺,洞悉演變的「制理」,適切的預判未來,進而提出回應方案。

第二篇 多數的權威:當前的臺灣社會,並未建立起有效的分權制衡架構,作為民權長期被壓抑的反作用力,人民的自力救濟正演變成多數的權威。當多數權威成為唯一、不可抗衡的權威,但卻無能力進行合理的治理時,這又成為反社會的起源。

第三篇 迷失的總和:當前民主困局的結構可以表述成三個層次的迷失:最外層可見的制度表象是臺灣社會對分權制衡思想的迷失,中間層的群體目標是對所追求民主本質的迷失,最內層的社會價值觀則出現欲以新價值觀強行取代固有價值觀所造成的迷失。

第四篇 民主的明君:政治要賢能清明是臺灣社會追求的境界,但不需放棄已經累積的資產,也不可能脫離既有的脈絡,改革現有體制即可能達成。筆者提出的回應方案是基於民主政治而能表現出集體智慧的制度,我稱之為「民主的明君」。

 

▍作者簡介
葉書弘

投資家、歷史學人、私塾教育者
基隆人,現居台北。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台大商研所。前投信海外投資長、冠軍基金經理人,堅持實地調研與主體思維。多年來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投資績效備受肯定,研究中國戰略超過十年,對大陸政經情勢有獨到觀察,擅長以全局性、結構化觀點進行社會趨勢的整體分析。
基於「世界觀來自於歷史感,判斷力根植於思考力」的理念,創立知古書院,現致力於人文知識的普及教育,著有《強權的界限》(2017,城邦印書館)。

 

▍目錄

自序
導讀篇 躁動的巨人

第一篇 全局性思考
一 市場的本質
二 孿生性
三 泡沫是怎麼煉成的
四 結構是因,現象是果
五 默示前提
六 個體決策疊加成群體行為的多層模型

第二篇 多數的權威
一 代理問題
二 資訊的霧霾
三 大數據
四 民主並不等於多數決
五 分權制衡的一般評量
六 正義

第三篇 迷失的總和
一 分權制衡的迷失
二 動機、程序與結果的迷失
三 固有價值觀的迷失
四 全局性的評價模式

第四篇 民主的明君
一 選人或是選事
二 不反對:第三種意見
三 突破候選人壟斷
四 民主實現程度矩陣
五 收回授權,即時任免

▍作者序
個體選擇與群體表現出來的行為要如何才能相符?民主的失序與民粹化要仰賴民主素養來克服,然而民主素養具體而言究竟是什麼?

本書是《強權的界限》的續篇,也是一趟思辨之旅;這是一本能釐清觀念、協助讀者長期獲利的投資參考書,也是一本關於在大量數據中如何自主解讀資訊、進而汲取知識的思考讀物,同時也是探討民主機制如何能更即時反映民意、達成民眾想望的政論書。

今日的臺灣,處在內外交迫的艱困時刻,正成為我們所指出的停滯社會,人們逐漸失去對未來的希望與幸福感,惶惶不安。要謀劃出路,必須先理解清楚歷史演變的來龍去脈,用更大的時空格局回頭看,才能辨明形成當前困局的真正結構,從而能提出改善方案。

筆者於論著的第一本書《強權的界限》中,提出探索歷史的方法論,以歷史為經,談繁榮的原理、個人的實現與群體的繁榮如何才能一致,探索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與外在制約,結論為社會基盤人民才是推動歷史演變的主體,並指明創新與持續繁榮的形成機制。

我們想繼續追問的是,既然社會基盤人民是最終決定的力量,選擇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回饋作用在我們自己與後代子孫身上。所有人都很理性、也都出於良善動機,但大家分別做出選擇所疊加而成的群體行為卻總是不如人們預期,甚至愈變愈糟,許多人對此難以理解。這種偏誤,其實與我們從金融市場的操作實務中發現的群體泡沫極為類似,顯然二者之間存在著相同的內在結構,可行的改善方案,正可以從投資決策的智慧之中得到啟發。

許多人曾經以為只要上公民教育課就可以提升民主素養;或者,政黨輪替與選舉次數愈多就愈能培養民主素養;抑或是,隨著時間過去、民主生活夠久,人們就自然會形成民主素養,但至今為止的社會演變表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民主素養是模糊的概括性名詞,所指涉的其實更接近於價值判斷與評估選擇的綜合能力,具體內涵與投資所需的決策能力非常一致。

本書循此思路,接續探討社會基盤人民如何能主導命運,以選擇為經,談民主的層次、個體的選擇疊加成群體行為為何必然發生誤差,論證在當代民主的國家主人與政治代理人分立下,社會群體行為的內在缺陷與價值偏失,提出需提升思考品質與建構相適應的體制,才能克服群體的盲目,達到充分民主與真正的善治。

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好朋友們的支持,我還會持續提筆,奉獻自己多年心得。謝謝主編靜怡與文編薇宜,因為妳們的細心提點,讓整本書生動許多。最後,還要再謝謝我的家人與我的親密愛人,你們對我的包容,讓我可以全心寫作而少後顧之憂,謹將本書獻給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以及我的乖女兒。

2017年10月於知古書院 葉書弘

More books fro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ver of the book Memory and Trauma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Drivers of Long-Term Insecurity and Instability in Pakistan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Die Beziehungen zu Israel im Rahmen der türkischen Außenpolitik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Lonely Power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Windows of Opportunity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Intercultural Dialogue in EU Foreign Policy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The War That Must Never Be Fought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Geopolitics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Battle Of Single European Market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Reform in Europe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Bilderberg Club 1954 - 2011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Mexiko - zehn Jahre in der NAFTA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Human Rights, Legitimacy,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葉書弘
Cover of the book Schuman report on Europe by 葉書弘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