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世界: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眼中的中國1961-1962

Nonfiction, History, Asian, China
Cover of the book 另一個世界: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眼中的中國1961-1962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ISBN: 3119862623299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27, 2017
Imprint: 貓頭鷹出版社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ISBN: 3119862623299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27, 2017
Imprint: 貓頭鷹出版社
Language: Chinese

為何一個來自瑞典的女子能比你我更熟悉漢字文化,這是林西莉五十年前初次踏上中國土地的故事,是印證她深厚漢文化學養的由來。

★見證暢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初識中國的震撼與感動
★6大本日記、79封家書、250多張照片,記錄文革前夕風雨飄搖的中國
★名設計家黃子欽全書裝幀設計,以「復古裸背穿線精裝」再現舊時代風情

.飯局中隨意閒聊的老先生竟是梅蘭芳!
.踏進開封,每步所見均是《清明上河圖》的一景
.途經湘江與流轉於中國大地,便能從中領略〈瀟湘水雲〉等古琴曲的深意
.林西莉,一個來自瑞典的金髮女子,她眼中這樣美好的中國,其實正處於文革前夕、中國大饑荒的時期!
.她有幸或不幸看見了什麼?是消逝的過去,還是能夠找到中國演變成今日樣貌的蛛絲馬跡?

█偶然踏入一個悲劇中
五十年前一列開往北京的火車上,一名髮色灰白的男子告訴來自瑞典的林西莉:「中國目前處在一種深深地悲劇狀態下,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能變成夢想中的那種國家。」
其實,當時中國正處於文革前夕,風雨欲來的緊張局勢,貧困與飢餓糾纏著中國土地,青年下鄉、人民公社、大躍進摧毀平民的生活,政治鬥爭更使人活在恐懼裡。那是個人民啃樹皮、彼此監視的時代。

█金髮女子的中國初體驗
1961年林西莉到北京大學念書,當時有許多和她一樣的留學生來到中國,這是中國為了爭取外交,提供高額獎學金的結果,但這些學生往往在反悔之後無法離去…..在高度監視與政治正確的環境下,他們在學校裡學的中文,足以讓他們懂得閱讀一篇充滿政治正確的文章,卻不知該如何用中文買一顆雞蛋。

█愛上這個古老大地的契機
因而,林西莉一開始也為中國與歐洲的巨大差異感到震驚:「1949年革命成功了,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為什麼人民還會挨餓?今後怎麼辦?沒有人知道。」
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從最初的厭惡轉變為被中國深深吸引,關鍵始於古琴研究院那群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學者與音樂家,跟著這些大師學習,林西莉才真正接觸到古老的漢文化,也才能夠以不同的目光穿梭其中。
她在國境上的小車站遇見自學法文的蒙古人;她與遭受政治迫害的老教授討論書法藝術;她在農村知道中國累積的野菜知識,讓時人度過長久的饑荒;她領略漢字之美,從此浸淫其中;她學會如何判斷青花的斷代,也和市民一起在市集觀賞雜技表演、到鄉間體驗土炕文化;她到租界區見證昔日的繁華與當時的破敗。從她的眼中,我們得以看見一個多樣的中國面貌。

█林西莉筆下珍貴的中國回憶
文革這個時代巨獸啟動前的中國,早已一去不復返,今日中國各大城市成為高科技與工商業中心,上海的繁華更非當初蕭條的樣貌所能相比。五十年前偶然來到中國的瑞典女子林西莉,用兩年時間記錄文革前風雨飄搖的中國那珍貴的一刻。這是她與中國最初的邂逅,從此開啟她與中國一生的緣分。在八十三歲這年,她將這些昔日記憶化為文字,寫下一個外國眼中的中國,並用珍貴照片回看消逝的往日時光。

【好評推薦】

如果你喜歡何偉的《尋路中國》,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位以《漢字的故事》著稱的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的《另一個世界》。有人說她就是「六○年代的何偉」,但我覺得她更具有歷史代表性。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如果跳過了林西莉所親眼目睹的一九六一年,我們或許將難以理解中國左翼革命好不容易成功,又極其艱難地通過了韓戰的考驗後,為什麼竟會完全悖離了三○年代所規畫的理想藍圖?而這又如何左右了當代中國的走向。
——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作為台灣讀者,我們因她而見證了一個荒謬的時代。那樣一個舉國癲狂是如何可能,又是如何在任何生活的細微處被接受奉行。《一九八四》的情節真實地上演。一方面這是理解中國的重要材料,另一方面,則是理解林西莉之所以對中國文化結下深厚情緣的原因所在。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透過林西莉的記錄,可以看到政治鬥爭與國際霸權爭奪角度下所看不到的社會風氣與情感心態轉變,原來在歷經三反五反與整風反右運動後的中國,怯弱盲從與下凌上、黨高於家的意識,已是種集體心態,這些伏流,才是誘發文革洪水發動的潛在力量吧。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北市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為何一個來自瑞典的女子能比你我更熟悉漢字文化,這是林西莉五十年前初次踏上中國土地的故事,是印證她深厚漢文化學養的由來。

★見證暢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初識中國的震撼與感動
★6大本日記、79封家書、250多張照片,記錄文革前夕風雨飄搖的中國
★名設計家黃子欽全書裝幀設計,以「復古裸背穿線精裝」再現舊時代風情

.飯局中隨意閒聊的老先生竟是梅蘭芳!
.踏進開封,每步所見均是《清明上河圖》的一景
.途經湘江與流轉於中國大地,便能從中領略〈瀟湘水雲〉等古琴曲的深意
.林西莉,一個來自瑞典的金髮女子,她眼中這樣美好的中國,其實正處於文革前夕、中國大饑荒的時期!
.她有幸或不幸看見了什麼?是消逝的過去,還是能夠找到中國演變成今日樣貌的蛛絲馬跡?

█偶然踏入一個悲劇中
五十年前一列開往北京的火車上,一名髮色灰白的男子告訴來自瑞典的林西莉:「中國目前處在一種深深地悲劇狀態下,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能變成夢想中的那種國家。」
其實,當時中國正處於文革前夕,風雨欲來的緊張局勢,貧困與飢餓糾纏著中國土地,青年下鄉、人民公社、大躍進摧毀平民的生活,政治鬥爭更使人活在恐懼裡。那是個人民啃樹皮、彼此監視的時代。

█金髮女子的中國初體驗
1961年林西莉到北京大學念書,當時有許多和她一樣的留學生來到中國,這是中國為了爭取外交,提供高額獎學金的結果,但這些學生往往在反悔之後無法離去…..在高度監視與政治正確的環境下,他們在學校裡學的中文,足以讓他們懂得閱讀一篇充滿政治正確的文章,卻不知該如何用中文買一顆雞蛋。

█愛上這個古老大地的契機
因而,林西莉一開始也為中國與歐洲的巨大差異感到震驚:「1949年革命成功了,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為什麼人民還會挨餓?今後怎麼辦?沒有人知道。」
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從最初的厭惡轉變為被中國深深吸引,關鍵始於古琴研究院那群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學者與音樂家,跟著這些大師學習,林西莉才真正接觸到古老的漢文化,也才能夠以不同的目光穿梭其中。
她在國境上的小車站遇見自學法文的蒙古人;她與遭受政治迫害的老教授討論書法藝術;她在農村知道中國累積的野菜知識,讓時人度過長久的饑荒;她領略漢字之美,從此浸淫其中;她學會如何判斷青花的斷代,也和市民一起在市集觀賞雜技表演、到鄉間體驗土炕文化;她到租界區見證昔日的繁華與當時的破敗。從她的眼中,我們得以看見一個多樣的中國面貌。

█林西莉筆下珍貴的中國回憶
文革這個時代巨獸啟動前的中國,早已一去不復返,今日中國各大城市成為高科技與工商業中心,上海的繁華更非當初蕭條的樣貌所能相比。五十年前偶然來到中國的瑞典女子林西莉,用兩年時間記錄文革前風雨飄搖的中國那珍貴的一刻。這是她與中國最初的邂逅,從此開啟她與中國一生的緣分。在八十三歲這年,她將這些昔日記憶化為文字,寫下一個外國眼中的中國,並用珍貴照片回看消逝的往日時光。

【好評推薦】

如果你喜歡何偉的《尋路中國》,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位以《漢字的故事》著稱的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的《另一個世界》。有人說她就是「六○年代的何偉」,但我覺得她更具有歷史代表性。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如果跳過了林西莉所親眼目睹的一九六一年,我們或許將難以理解中國左翼革命好不容易成功,又極其艱難地通過了韓戰的考驗後,為什麼竟會完全悖離了三○年代所規畫的理想藍圖?而這又如何左右了當代中國的走向。
——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作為台灣讀者,我們因她而見證了一個荒謬的時代。那樣一個舉國癲狂是如何可能,又是如何在任何生活的細微處被接受奉行。《一九八四》的情節真實地上演。一方面這是理解中國的重要材料,另一方面,則是理解林西莉之所以對中國文化結下深厚情緣的原因所在。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透過林西莉的記錄,可以看到政治鬥爭與國際霸權爭奪角度下所看不到的社會風氣與情感心態轉變,原來在歷經三反五反與整風反右運動後的中國,怯弱盲從與下凌上、黨高於家的意識,已是種集體心態,這些伏流,才是誘發文革洪水發動的潛在力量吧。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北市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More books from China

Cover of the book Art of War Paper: Survival Through Adaptation: The Chinese Red Army and the Extermination Campaigns, 1927-1936 - Late Qing to Early Republican China, Li Lisan Line, Bolsheviks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City of Virtues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Intellectuals in Revolutionary China, 1921-1949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Ultimate Handbook Guide to Heze : (China) Travel Guide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Trouble in the Middle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Shanghai in Transition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古書古畫今日看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故宮書畫圖錄(二)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Ultimate Handbook Guide to Fuyang : (China) Travel Guide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廣西文革機密檔案資料(9)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Shanghai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Red Rock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跋涉:西藏逆旅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Cover of the book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by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