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Nonfiction, Family & Relationships
Cover of the book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ISBN: 9789579001588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y 23, 2018
Imprint: 橡實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ISBN: 9789579001588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y 23, 2018
Imprint: 橡實文化
Language: Chinese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一覽6種「老後難相處」的父母類型
★最健康的陪伴心態,最務實的應對建議
★美國專業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創辦人,經典著作

聽聽這些父母說的話,你是否覺得熟悉?

「你有空做這做那,為什麼就是沒空關心我?」
「忙到沒時間接電話,我要你這種女兒幹嘛?」
「我為你付出一切,最後換得了什麼?」
「你要送我去安養中心,我乾脆去死算了!」
「你爸丟下我先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聽聽這些子女的心聲,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我媽成天跑醫院、換醫生,不料卻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紀越大越固執,看誰都不順眼,什麼都要他說了算。」
「父母老後變得性格負面,我好怕自己也受影響變得負面。」

「面對難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這本書則是替這份『理解』提供了一個起點。」——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依賴型父母】
 無法忍受獨處,希望兒女能時刻相伴、隨傳隨到
 緊緊依附兒女,凡事皆靠其打理
 要與子女分離時,立刻表現出身體不適或明顯不安
 無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凡事都仰賴子女幫忙定奪

【潑冷水型父母】
 言語負面,滿腔怨言,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 對別人極度挑剔,自己卻承受不了別人的責難
 不講理,總要別人先讓步
 疑神疑鬼,充滿戒心,有時到了偏執的地步

【自戀型父母】
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理解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 一下自認高人一等,一下又覺得矮人一截
 對他人的需求無感,卻自以為寬厚慷慨
 嫉妒別人的生活,見不得別人好

【控制型父母】
 利用內疚感等情緒勒索的手法操縱子女
 生活方式不容挑戰,無論是一般瑣事或重要的價值觀
 若子女的回應不如預期,馬上展開報復行動
 樂於激起子女的無助感,實際上是反映出自己內在的無力感

【自毀型父母】
 曾有酒精或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
 曾有自殺傾向,或威脅有此打算
 曾有某些強迫行為,像是賭博、不停清洗身體等
 不配合醫療,不遵守飲食限制或不肯服藥

【恐懼型父母】
 杞人憂天,容易恐慌,擔心個不停
 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適,也許是真的,也許是想像
 有許多莫名的恐懼,害怕人群、細菌等
 拒絕面對現實,不敢看醫生、害怕住進醫院就再也出不來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前來尋求專業照護諮商的成年子女當中,為難相處父母感到焦慮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子女的壓力來源,不只是照顧父母所需的體力負荷,還有面對父母一再非理性行為的心力交瘁。許多子女,即便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與父母保持距離,但是當父母年老體衰,他們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段關係。

本書填補了老年照護研究的一塊空缺。談照護的優秀著作已有很多,但深入探討父母麻煩行為的書籍卻付之闕如。探討人格障礙的書籍也汗牛充棟,但多半從治療患者出發,至於旁人該如何協助則幾乎少有著墨,更遑論直接以老年人口為主題,因為有人格障礙的老年人很少會主動尋求治療。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子女,必須了解問題並不在單一方面。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問題行為上,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動關係,便很難走出困境。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也希望藉由此書,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

【專家推薦】

方孝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依瑩/臺中市副市長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穎叡/臺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孫健忠/臺北大學和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張美珠/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培珊/臺大社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兩人皆為資歷逾三十年的臨床社工師。一九八二年時,共同在美國馬里蘭州貝賽斯達(Bethesda)創立「暮光服務網」(Aging Network Services)——一個全國性之照護網路,旨在協助個別家屬對家中長者的關懷照顧,並解決親人散居各地所帶來之種種問題。兩人共同著有《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一書。

暮光服務網網址:www.agingnetworkservices.com

【譯者簡介】

劉慧玉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包括:英商Kantar Worldpanel及美商A.C.Nielsen。譯作包括:《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無體行銷》、《死亡手術室》、《六頂思考帽》、《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等數十本。

目次

【評量表:父母的難相處程度有多高?】

【前言】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相處  

第1章 依賴型父母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
改變回應父母的方式
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
慣性依賴與父母早年的經歷有關
依賴也可能晚年才出現
引發晚年依賴的原因
創造你和父母的雙贏

第2章 潑冷水型父母(上)
當父母只願意愛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時
同理父母的處境
如何替難纏的父母找到合適的看護 

第3章 潑冷水型父母(下)
別強迫父母遷就你
與父母相處的品質,在精不在多
評估風險程度,為父母作最好的安排
當你束手無策時,請第三方協助
為何老人家抗拒改變?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先別急著動怒
面對處處疑心的父母,先別急著說理
父母性格大變,背後必有原因
父母的內心承受著孤寂

第4章 自戀型父母
自戀者的典型舉止
避免自戀型父母對你需索無度
如何適當地婉拒想來同住的父母
降低對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
父母渴望得到關注乃是出於恐懼
不必逃跑,也毋需放棄 

第5章 控制型父母
成年子女不再被父母控制的方法
讓父母覺得自己依然有價值
挑剔背後的控制欲
回應控制狂的四個妙招
操控是掩飾內心不安的障眼法
用乞憐擺佈子女
成年子女應重拾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讓自己脫離受害者的角色
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試著跟他們講理 

第6章 自毀型父母
透過寫信,幫助父母重新振作的技巧
尋求專家的介入
足以摧毀老年人生命的慢性自殺
善用醫療資源,陪伴父母擊退憂鬱心魔
別獨自承擔,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忙 

第7章 恐懼型父母
家有終日惶惶不安的母親
放下對抗,了解父母的恐懼所為何來
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和治療
認可並正視父母的痛苦
早年的創傷易成為恐懼之源
父母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受害者
成年子女毋需背負對父母的愧疚感 

第8章 陪父母面對老年課題:失落、哀痛和悼念 
以正面的態度接受失落
晚年所面臨的失落
一位不知如何發洩哀痛的老太太
引導父母找到情緒的出口
若父母無法停止悲傷
當父母以替代品來逃避悲傷
創傷後遺症對老年的影響
你做不到的,專業治療可以幫忙
讓父母在晚年有機會與過去和解

第9章 陪自己優雅快樂地變老 
意識到自己步上母親後塵的女兒
轉變態度,抽離父母的制約
父母很難改變,但你可以選擇和他們不同的路
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
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附錄】人格障礙簡介
人格障礙的類型
分離理論
虐待理論

【案例索引】
案例1:指望兒子隨傳隨到的碧 
案例2:一聽到兒子要離開就生病的蘿絲 
案例3:氣女兒要她搬家的艾絲特 
案例4:因動手術而變得依賴的希維亞 
案例5:喪妻後變得封閉的法蘭克 
案例6:讓孩子很難去愛她的瑪麗 
案例7:對愛孫反目的貝蒂 
案例8:不斷逼走看護的伊莉莎白 
案例9:寧可獨居也不肯住進安養中心的艾喜 
案例10:不隨母親情緒起舞的女兒 
案例11:依賴又挑剔的雷夫 
案例12:驕傲得拒絕幫助的葛爾
案例13:說要幫忙,卻總是讓人侍候的凱特 
案例14:不順己意便跟女兒斷絕關係的控制型母親 
案例15:以控制別人來烘托自己的養老院女王 
案例16:自憐自艾的母親 
案例17:縱情吃喝和菸酒的安娜貝爾 
案例18:被憂鬱吞噬了老年生命的莎美 
案例19:因憂鬱而失去生存意志的父親 
案例20:成天疑心自己生病的瑪麗安 
案例21:因為恐慌而把子女逼瘋的母親 
案例22:用樂觀面對失去的賽門 
案例23:幫助母親走出喪偶之痛的女兒 
案例24:妻子過世便無法自處的索爾 
案例25:一輩子無法自己做決定的雨果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一覽6種「老後難相處」的父母類型
★最健康的陪伴心態,最務實的應對建議
★美國專業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創辦人,經典著作

聽聽這些父母說的話,你是否覺得熟悉?

「你有空做這做那,為什麼就是沒空關心我?」
「忙到沒時間接電話,我要你這種女兒幹嘛?」
「我為你付出一切,最後換得了什麼?」
「你要送我去安養中心,我乾脆去死算了!」
「你爸丟下我先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聽聽這些子女的心聲,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我媽成天跑醫院、換醫生,不料卻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紀越大越固執,看誰都不順眼,什麼都要他說了算。」
「父母老後變得性格負面,我好怕自己也受影響變得負面。」

「面對難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這本書則是替這份『理解』提供了一個起點。」——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依賴型父母】
 無法忍受獨處,希望兒女能時刻相伴、隨傳隨到
 緊緊依附兒女,凡事皆靠其打理
 要與子女分離時,立刻表現出身體不適或明顯不安
 無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凡事都仰賴子女幫忙定奪

【潑冷水型父母】
 言語負面,滿腔怨言,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 對別人極度挑剔,自己卻承受不了別人的責難
 不講理,總要別人先讓步
 疑神疑鬼,充滿戒心,有時到了偏執的地步

【自戀型父母】
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理解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 一下自認高人一等,一下又覺得矮人一截
 對他人的需求無感,卻自以為寬厚慷慨
 嫉妒別人的生活,見不得別人好

【控制型父母】
 利用內疚感等情緒勒索的手法操縱子女
 生活方式不容挑戰,無論是一般瑣事或重要的價值觀
 若子女的回應不如預期,馬上展開報復行動
 樂於激起子女的無助感,實際上是反映出自己內在的無力感

【自毀型父母】
 曾有酒精或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
 曾有自殺傾向,或威脅有此打算
 曾有某些強迫行為,像是賭博、不停清洗身體等
 不配合醫療,不遵守飲食限制或不肯服藥

【恐懼型父母】
 杞人憂天,容易恐慌,擔心個不停
 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適,也許是真的,也許是想像
 有許多莫名的恐懼,害怕人群、細菌等
 拒絕面對現實,不敢看醫生、害怕住進醫院就再也出不來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前來尋求專業照護諮商的成年子女當中,為難相處父母感到焦慮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子女的壓力來源,不只是照顧父母所需的體力負荷,還有面對父母一再非理性行為的心力交瘁。許多子女,即便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與父母保持距離,但是當父母年老體衰,他們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段關係。

本書填補了老年照護研究的一塊空缺。談照護的優秀著作已有很多,但深入探討父母麻煩行為的書籍卻付之闕如。探討人格障礙的書籍也汗牛充棟,但多半從治療患者出發,至於旁人該如何協助則幾乎少有著墨,更遑論直接以老年人口為主題,因為有人格障礙的老年人很少會主動尋求治療。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子女,必須了解問題並不在單一方面。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問題行為上,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動關係,便很難走出困境。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也希望藉由此書,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

【專家推薦】

方孝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依瑩/臺中市副市長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穎叡/臺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孫健忠/臺北大學和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張美珠/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培珊/臺大社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兩人皆為資歷逾三十年的臨床社工師。一九八二年時,共同在美國馬里蘭州貝賽斯達(Bethesda)創立「暮光服務網」(Aging Network Services)——一個全國性之照護網路,旨在協助個別家屬對家中長者的關懷照顧,並解決親人散居各地所帶來之種種問題。兩人共同著有《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一書。

暮光服務網網址:www.agingnetworkservices.com

【譯者簡介】

劉慧玉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包括:英商Kantar Worldpanel及美商A.C.Nielsen。譯作包括:《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無體行銷》、《死亡手術室》、《六頂思考帽》、《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等數十本。

目次

【評量表:父母的難相處程度有多高?】

【前言】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相處  

第1章 依賴型父母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
改變回應父母的方式
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
慣性依賴與父母早年的經歷有關
依賴也可能晚年才出現
引發晚年依賴的原因
創造你和父母的雙贏

第2章 潑冷水型父母(上)
當父母只願意愛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時
同理父母的處境
如何替難纏的父母找到合適的看護 

第3章 潑冷水型父母(下)
別強迫父母遷就你
與父母相處的品質,在精不在多
評估風險程度,為父母作最好的安排
當你束手無策時,請第三方協助
為何老人家抗拒改變?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先別急著動怒
面對處處疑心的父母,先別急著說理
父母性格大變,背後必有原因
父母的內心承受著孤寂

第4章 自戀型父母
自戀者的典型舉止
避免自戀型父母對你需索無度
如何適當地婉拒想來同住的父母
降低對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
父母渴望得到關注乃是出於恐懼
不必逃跑,也毋需放棄 

第5章 控制型父母
成年子女不再被父母控制的方法
讓父母覺得自己依然有價值
挑剔背後的控制欲
回應控制狂的四個妙招
操控是掩飾內心不安的障眼法
用乞憐擺佈子女
成年子女應重拾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讓自己脫離受害者的角色
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試著跟他們講理 

第6章 自毀型父母
透過寫信,幫助父母重新振作的技巧
尋求專家的介入
足以摧毀老年人生命的慢性自殺
善用醫療資源,陪伴父母擊退憂鬱心魔
別獨自承擔,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忙 

第7章 恐懼型父母
家有終日惶惶不安的母親
放下對抗,了解父母的恐懼所為何來
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和治療
認可並正視父母的痛苦
早年的創傷易成為恐懼之源
父母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受害者
成年子女毋需背負對父母的愧疚感 

第8章 陪父母面對老年課題:失落、哀痛和悼念 
以正面的態度接受失落
晚年所面臨的失落
一位不知如何發洩哀痛的老太太
引導父母找到情緒的出口
若父母無法停止悲傷
當父母以替代品來逃避悲傷
創傷後遺症對老年的影響
你做不到的,專業治療可以幫忙
讓父母在晚年有機會與過去和解

第9章 陪自己優雅快樂地變老 
意識到自己步上母親後塵的女兒
轉變態度,抽離父母的制約
父母很難改變,但你可以選擇和他們不同的路
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
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附錄】人格障礙簡介
人格障礙的類型
分離理論
虐待理論

【案例索引】
案例1:指望兒子隨傳隨到的碧 
案例2:一聽到兒子要離開就生病的蘿絲 
案例3:氣女兒要她搬家的艾絲特 
案例4:因動手術而變得依賴的希維亞 
案例5:喪妻後變得封閉的法蘭克 
案例6:讓孩子很難去愛她的瑪麗 
案例7:對愛孫反目的貝蒂 
案例8:不斷逼走看護的伊莉莎白 
案例9:寧可獨居也不肯住進安養中心的艾喜 
案例10:不隨母親情緒起舞的女兒 
案例11:依賴又挑剔的雷夫 
案例12:驕傲得拒絕幫助的葛爾
案例13:說要幫忙,卻總是讓人侍候的凱特 
案例14:不順己意便跟女兒斷絕關係的控制型母親 
案例15:以控制別人來烘托自己的養老院女王 
案例16:自憐自艾的母親 
案例17:縱情吃喝和菸酒的安娜貝爾 
案例18:被憂鬱吞噬了老年生命的莎美 
案例19:因憂鬱而失去生存意志的父親 
案例20:成天疑心自己生病的瑪麗安 
案例21:因為恐慌而把子女逼瘋的母親 
案例22:用樂觀面對失去的賽門 
案例23:幫助母親走出喪偶之痛的女兒 
案例24:妻子過世便無法自處的索爾 
案例25:一輩子無法自己做決定的雨果

More books from Family & Relationships

Cover of the book Against All Odds... I Survived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Shakespeare on Love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Here's Where It Ends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The Ragged Kingdom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When Time Stood Still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Teenage Rebelliousness Being Diagnosed As Mental Illness: ADHD, ODD, and the Use of Drugs to Alter your Child's Natural Behavior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Saying Goodbye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All About Dad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HOW TO WELCOME YOUR SPIRITUAL CHILD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The Everything Guide to Online Genealogy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See Here, Private Foley!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A Family of Readers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What To Consider if You're Considering College — The Big Picture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The Learning Habit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Cover of the book Family Resilience in the Military by 葛瑞絲・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