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成真布袋戲偶藝術

Biography & Memoir, Artists, Architects & Photographers, Nonfiction, Art & Architecture
Cover of the book 巧成真布袋戲偶藝術 by 洪淑珍,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洪淑珍 ISBN: 7240861772646
Publisher: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September 20, 2017
Imprint: 晨星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洪淑珍
ISBN: 7240861772646
Publisher: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September 20, 2017
Imprint: 晨星出版
Language: Chinese

★第一本介紹布袋戲偶雕刻藝術和雕刻師的傳奇故事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是五六年級生的童年玩伴,
無論是誰,
都能琅琅上口一段布袋戲口白。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幕後雕刻聖手是誰?
對台灣布袋戲有興趣,
就不能不認識「巧成真」。

台灣布袋戲偶雕刻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五個時期,即:摸索期、萌芽期、興盛期、轉型期與多元發展期。在台灣專業布袋戲偶雕刻師中,以彰化「巧成真」家族歷史最悠久,也最具開創性。
「巧成真」的戲偶雕刻,由徐析森創始於一九四○年代初,六十多年的家族雕刻事業始終居於開創與領先的地位,「巧成真」雕刻的戲偶,涵蓋台灣所有布袋戲偶的類型,例如:傳統戲偶、劍俠戲偶、金光戲偶、電視木偶以及專供收藏的木偶。
最膾炙人口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二齒」、「霹靂布袋戲」及《聖石傳說》的戲偶,皆出自「巧成真」第二代徐柄垣之手。徐門三代的戲偶雕藝堪稱台灣布袋戲的櫥窗。

【推薦序】台灣布袋戲偶藝術櫥窗-匠心獨運巧成真/林明德(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兼任副校長)(節錄)
關於布袋戲的起源,根據泉州或漳州的民間傳說,大概可以歸納為四點:一、產生的靈感是來自懸絲傀儡;二、形成的時間約在明末清初;三、創始者為落第文人,或梁炳麟或孫巧仁;四、起源地點在泉州。布袋戲隨移民傳入台灣近二百年,由內地化逐漸成為本土化的表演藝術。

戲偶是布袋戲的「演員」,分生旦淨丑雜,其形貌隨著布袋戲的發展,而有所改變。台灣布袋戲包括三大類型,即: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與電視布袋戲。早期傳統布袋戲偶大多仰賴進口的「唐山尪仔」,其中以泉州江加走的「花園頭」最出名,彰化徐析森以之作為仿刻的藍本,並且逐漸發展出特色,奠定「阿森仔頭」的地位,也締造「巧成真」戲偶刻雕事業。「巧成真」雕刻家族,是由徐析森於一九三○年代後期所創立,開始從事神像、布袋戲的盔帽製作與戲偶的粉修,進而發展戲偶的製作。當時台灣布袋戲團分布南北,戲偶雕刻師出現五大傳承體系,包括:彰化「巧成真」徐析森父子、員林「山仔頭」許協榮父子、虎尾王太興師徒、高雄劉金維師徒以及屏東蘇明雄師徒。徐氏戲偶雕刻造詣深受劇團主演的賞識,例如:「五洲園」黃海岱、「小西園」許天扶、「亦宛然」李天祿等。他的技藝與事業,由長子徐炳根、次子徐炳標與三子徐柄垣共同繼承;目前「巧成真」戲偶雕刻則由徐柄垣及其三子徐世河接棒。

戲偶製作涵蓋雕、塑、繪三種技藝,徐析森因緣際會投入傳統戲偶雕刻,從模仿到自成一家,於劍俠戲偶頗具原創精神,至於金光戲,則發揮大想像,融入個人的美學觀念,雕出台灣布袋戲的獨特形象,並推動多元的戲偶藝術。
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徐析森一家與黃海岱一門,關係密切,一是主演,一為雕師;更妙的是,徐析森與黃海岱,徐炳標與黃俊卿,徐柄垣與黃俊雄、黃強華的搭配,共同打造了台灣布袋戲的新天地。

洪淑珍(1950~)
台灣雲林縣人。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任祕書,著有《台灣布袋戲偶雕刻之研究--以彰化「巧成真」為考察對象》。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第一本介紹布袋戲偶雕刻藝術和雕刻師的傳奇故事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是五六年級生的童年玩伴,
無論是誰,
都能琅琅上口一段布袋戲口白。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幕後雕刻聖手是誰?
對台灣布袋戲有興趣,
就不能不認識「巧成真」。

台灣布袋戲偶雕刻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五個時期,即:摸索期、萌芽期、興盛期、轉型期與多元發展期。在台灣專業布袋戲偶雕刻師中,以彰化「巧成真」家族歷史最悠久,也最具開創性。
「巧成真」的戲偶雕刻,由徐析森創始於一九四○年代初,六十多年的家族雕刻事業始終居於開創與領先的地位,「巧成真」雕刻的戲偶,涵蓋台灣所有布袋戲偶的類型,例如:傳統戲偶、劍俠戲偶、金光戲偶、電視木偶以及專供收藏的木偶。
最膾炙人口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二齒」、「霹靂布袋戲」及《聖石傳說》的戲偶,皆出自「巧成真」第二代徐柄垣之手。徐門三代的戲偶雕藝堪稱台灣布袋戲的櫥窗。

【推薦序】台灣布袋戲偶藝術櫥窗-匠心獨運巧成真/林明德(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兼任副校長)(節錄)
關於布袋戲的起源,根據泉州或漳州的民間傳說,大概可以歸納為四點:一、產生的靈感是來自懸絲傀儡;二、形成的時間約在明末清初;三、創始者為落第文人,或梁炳麟或孫巧仁;四、起源地點在泉州。布袋戲隨移民傳入台灣近二百年,由內地化逐漸成為本土化的表演藝術。

戲偶是布袋戲的「演員」,分生旦淨丑雜,其形貌隨著布袋戲的發展,而有所改變。台灣布袋戲包括三大類型,即: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與電視布袋戲。早期傳統布袋戲偶大多仰賴進口的「唐山尪仔」,其中以泉州江加走的「花園頭」最出名,彰化徐析森以之作為仿刻的藍本,並且逐漸發展出特色,奠定「阿森仔頭」的地位,也締造「巧成真」戲偶刻雕事業。「巧成真」雕刻家族,是由徐析森於一九三○年代後期所創立,開始從事神像、布袋戲的盔帽製作與戲偶的粉修,進而發展戲偶的製作。當時台灣布袋戲團分布南北,戲偶雕刻師出現五大傳承體系,包括:彰化「巧成真」徐析森父子、員林「山仔頭」許協榮父子、虎尾王太興師徒、高雄劉金維師徒以及屏東蘇明雄師徒。徐氏戲偶雕刻造詣深受劇團主演的賞識,例如:「五洲園」黃海岱、「小西園」許天扶、「亦宛然」李天祿等。他的技藝與事業,由長子徐炳根、次子徐炳標與三子徐柄垣共同繼承;目前「巧成真」戲偶雕刻則由徐柄垣及其三子徐世河接棒。

戲偶製作涵蓋雕、塑、繪三種技藝,徐析森因緣際會投入傳統戲偶雕刻,從模仿到自成一家,於劍俠戲偶頗具原創精神,至於金光戲,則發揮大想像,融入個人的美學觀念,雕出台灣布袋戲的獨特形象,並推動多元的戲偶藝術。
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徐析森一家與黃海岱一門,關係密切,一是主演,一為雕師;更妙的是,徐析森與黃海岱,徐炳標與黃俊卿,徐柄垣與黃俊雄、黃強華的搭配,共同打造了台灣布袋戲的新天地。

洪淑珍(1950~)
台灣雲林縣人。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任祕書,著有《台灣布袋戲偶雕刻之研究--以彰化「巧成真」為考察對象》。

More books from Art & Architecture

Cover of the book Norwich in the 1950s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Foundations of Faith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História Da Fotografia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Nicht gerade ein Stilleben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Eine Clownin im Kinderhospiz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Acorn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Dürer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Fredericksburg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The Lion, The Professor And The Movies: Narnia's Journey To The Big Screen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Historic Maritime Maps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Walworth Through Time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Chaves County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Investigación en artes. Una caracterización general a partir del análisis de creaciones de Eugenio Barba y el Odin Teatret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Colchester 24 by 洪淑珍
Cover of the book 漂亮家居 12月號/2016 第190期 by 洪淑珍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