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Nonfiction, History, Asian, Asia
Cover of the book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by 林孝庭,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林孝庭 ISBN: 3079869442536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March 29, 2017
Imprint: 遠足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林孝庭
ISBN: 3079869442536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March 29, 2017
Imprint: 遠足文化
Language: Chinese

**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 **
**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難題。《意外的國度》挑戰這個傳統說法,帶領讀者從新的視角檢視近代台灣的創建與形塑。

 台灣的政治地位從一開始就充滿曲折。此島於甲午戰爭後割讓日本,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承諾蔣介石,日本戰敗後台灣會還給中國。隨著國共內戰轉為不利於國民黨,美國的決策者重新評估是否繼續支持蔣介石,於是「台灣託管論」開始盛行。之後冷戰對立和擔心台灣落入共黨之手,又使華府調整其政策。但美國對以台灣為最後根據地的中華民國的支持,仍然模稜兩可。台灣這個雖未享有完整主權但實質上存在的國家,得奮力在國際舞台上爭得一席之地。

 本書作者林孝庭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歷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歷史。本書主張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在台灣形成的歷史過程,遠比過去學界所認知的,要更為複雜與詭譎,其中摻雜著許多以往為人所忽略的歷史因素與因緣際會。這個過程歸於諸多因素,包括二次大戰與戰後許多鮮為人知的,即興式的、未預先設定的、充滿著個人色彩的政策制訂與規畫,甚至蘊藏著歷史意外與巧合。「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形塑過程中,還充分體現出美國政府官方與民間諸多人物,其所曾經扮演過的複雜關鍵角色,同時也與二戰後至冷戰初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問題,究竟如何與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和內部權力鬥爭,關係密切。

 從1945年到1954年短短十年裡,台灣從日本的一塊殖民地,成為戰後中國的一個省,再從中國邊陲島嶼,轉變為幾乎潰亡的中華民國最後一塊領土根據地,以及國民黨政府最後的權力據點,台灣成為中華民國反共中樞的歷史過程,是意外、偶然、極富戲劇性與不確定性。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當中、美、英同盟國三巨頭共同討論台灣與澎湖的前途時,沒有人能夠預見,短短十餘年內,台灣會有如此劇烈的演變。在此過程中,美國的角色,上自政府組織下至許許多多個別人士,其政策規劃與制定、諸多大膽的假設與曾經被束之高閣的建言、對國共內戰「錯誤」的局勢推論,其許多的作為與不作為,都對台灣的政治前途,帶來深遠影響,也對形塑「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關鍵時刻,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1949年以後與由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不相統屬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塑,其過程蘊含著許多機緣巧合,與國民黨政府營內部的政治傾軋,國共內戰,以及與冷戰開始後國際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戰略與決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者在探討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形塑與深植的過程中,也揭露了許多過去鮮為人知的歷史,並提出新的詮釋。譬如,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對事件後台灣未來政治發展走向的建言,輾轉為蔣介石所接受,讓台灣有機會脫離統制經濟,逐步推進新的政經架構,並在未來數年間國民黨黨國體制在台灣深化,扮演一個「鋪路」的工作。而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可說是影響「中華民國在台灣」永久化此一歷史過程中,最重大也最關鍵的意外事件。鮮為人知的是,在韓戰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從蔣介石與南韓大使的密電中可知,他嘗試在東亞地區引發一場大戰,讓他有機會扭轉劣勢並且「翻盤」;加上美國對風雨飄搖國民黨政府的影響,藉由退役海軍上將柯克與其所領導的非正式顧問團,與之後在台灣設立的「西方公司」,以及蔣介石祕密延請日本軍事顧問「白團」,而走向私人化與地下化,都幫助蔣介石與國民黨在台灣存活下來。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的起伏,已成為影響東亞地區國際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民進黨首次執政所造成兩岸關係的低潮,到國民黨重新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再到民進黨二度執政所帶來雙方未來關係的不確定,面對世局,今日我們重新探索半個多世紀以前,兩岸隔海分立的格局如何產生,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島形塑,以及美國在此一歷史過程中如何扮演其角色,可謂正逢其時,本書各章節之討論,將有助於思考並回答這些重要議題。

重要事件
1943年開羅會議、1946年國共內戰、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1950年韓戰爆發、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歷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歷史。如戰後初期美國駐台官員的獨到見解,間接催生台灣成為獨立島國;美國在冷戰時期地緣政治的規劃,解救了崩潰的國民黨政權,也成為形塑台灣的條件;美國企圖利用台灣未定論來支持孫立人、吳國楨等人,發動倒蔣計畫;揭穿反共大陸口號乃蔣介石在台統治的政治宣言,及台美之間的算計。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 **
**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難題。《意外的國度》挑戰這個傳統說法,帶領讀者從新的視角檢視近代台灣的創建與形塑。

 台灣的政治地位從一開始就充滿曲折。此島於甲午戰爭後割讓日本,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承諾蔣介石,日本戰敗後台灣會還給中國。隨著國共內戰轉為不利於國民黨,美國的決策者重新評估是否繼續支持蔣介石,於是「台灣託管論」開始盛行。之後冷戰對立和擔心台灣落入共黨之手,又使華府調整其政策。但美國對以台灣為最後根據地的中華民國的支持,仍然模稜兩可。台灣這個雖未享有完整主權但實質上存在的國家,得奮力在國際舞台上爭得一席之地。

 本書作者林孝庭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歷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歷史。本書主張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在台灣形成的歷史過程,遠比過去學界所認知的,要更為複雜與詭譎,其中摻雜著許多以往為人所忽略的歷史因素與因緣際會。這個過程歸於諸多因素,包括二次大戰與戰後許多鮮為人知的,即興式的、未預先設定的、充滿著個人色彩的政策制訂與規畫,甚至蘊藏著歷史意外與巧合。「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形塑過程中,還充分體現出美國政府官方與民間諸多人物,其所曾經扮演過的複雜關鍵角色,同時也與二戰後至冷戰初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問題,究竟如何與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和內部權力鬥爭,關係密切。

 從1945年到1954年短短十年裡,台灣從日本的一塊殖民地,成為戰後中國的一個省,再從中國邊陲島嶼,轉變為幾乎潰亡的中華民國最後一塊領土根據地,以及國民黨政府最後的權力據點,台灣成為中華民國反共中樞的歷史過程,是意外、偶然、極富戲劇性與不確定性。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當中、美、英同盟國三巨頭共同討論台灣與澎湖的前途時,沒有人能夠預見,短短十餘年內,台灣會有如此劇烈的演變。在此過程中,美國的角色,上自政府組織下至許許多多個別人士,其政策規劃與制定、諸多大膽的假設與曾經被束之高閣的建言、對國共內戰「錯誤」的局勢推論,其許多的作為與不作為,都對台灣的政治前途,帶來深遠影響,也對形塑「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關鍵時刻,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1949年以後與由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不相統屬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塑,其過程蘊含著許多機緣巧合,與國民黨政府營內部的政治傾軋,國共內戰,以及與冷戰開始後國際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戰略與決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者在探討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形塑與深植的過程中,也揭露了許多過去鮮為人知的歷史,並提出新的詮釋。譬如,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對事件後台灣未來政治發展走向的建言,輾轉為蔣介石所接受,讓台灣有機會脫離統制經濟,逐步推進新的政經架構,並在未來數年間國民黨黨國體制在台灣深化,扮演一個「鋪路」的工作。而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可說是影響「中華民國在台灣」永久化此一歷史過程中,最重大也最關鍵的意外事件。鮮為人知的是,在韓戰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從蔣介石與南韓大使的密電中可知,他嘗試在東亞地區引發一場大戰,讓他有機會扭轉劣勢並且「翻盤」;加上美國對風雨飄搖國民黨政府的影響,藉由退役海軍上將柯克與其所領導的非正式顧問團,與之後在台灣設立的「西方公司」,以及蔣介石祕密延請日本軍事顧問「白團」,而走向私人化與地下化,都幫助蔣介石與國民黨在台灣存活下來。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的起伏,已成為影響東亞地區國際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民進黨首次執政所造成兩岸關係的低潮,到國民黨重新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再到民進黨二度執政所帶來雙方未來關係的不確定,面對世局,今日我們重新探索半個多世紀以前,兩岸隔海分立的格局如何產生,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島形塑,以及美國在此一歷史過程中如何扮演其角色,可謂正逢其時,本書各章節之討論,將有助於思考並回答這些重要議題。

重要事件
1943年開羅會議、1946年國共內戰、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1950年韓戰爆發、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歷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歷史。如戰後初期美國駐台官員的獨到見解,間接催生台灣成為獨立島國;美國在冷戰時期地緣政治的規劃,解救了崩潰的國民黨政權,也成為形塑台灣的條件;美國企圖利用台灣未定論來支持孫立人、吳國楨等人,發動倒蔣計畫;揭穿反共大陸口號乃蔣介石在台統治的政治宣言,及台美之間的算計。

More books from Asia

Cover of the book Among the Tibetans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Geek in Thailand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1001+ Основные фразы русский - Филиппинский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East Timor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Insight Guides Experience Tokyo (Travel Guide eBook)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Passeggiando tra i draghi addormentati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Idée d'itinéraire - Les merveilles du Myanmar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17. Ishikawa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Japanland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Embodied Reckonings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Temples of Tamilnad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At Periscope Depth: Exploring Submarine Prolif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 Case Studies of Indonesia, Malaysia, Singapore, and Vietnam - Undersea Diesel Electric Subs,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Manila (Phillippines) Travel Guide - Tiki Travel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1001+ अभ्यास हिंदी - आज़रबाइजानी by 林孝庭
Cover of the book 行遍天下 6月號/2016第289期 by 林孝庭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