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金英夏(김영하) | ISBN: | 9789864893072 |
Publisher: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October 8, 2018 |
Imprint: | 漫遊者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金英夏(김영하) |
ISBN: | 9789864893072 |
Publisher: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October 8, 2018 |
Imprint: | 漫遊者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
陳栢青(作家) 專文推薦
黃崇凱(小說家)、藍祖蔚(影評人) 好評推薦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媒體書評
▶媒體評論
▶讀者評論
中間多次出現了院子裡的狗,這暗示了金炳秀的世界在一點點崩潰。金炳秀漸漸消失的記憶和自己相信的記憶,真真假假又是一種恐怖。對金炳秀來說,可怕的不是刑法與坐牢,而是自己的記憶被停止被消失。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漫遊者已出版: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2018.8
即將出版:
《光之帝國》2019.2
《猜謎秀》2019.5
【譯者簡介】
盧鴻金
祖籍海南萬寧,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韓國,任韓國新安山大學酒店餐飲管理系教授。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四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E-mail:roctw@naver.com
【封面圖像繪者簡介】
楊忠銘 (1974-)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WANDERERs系列」創作概念
關於,那些在京都的『WANDERERs』
我想,人生的苦澀,世故的我們多少都懂一些。
因為嚐過了那些味道,所以在某些時刻,能理解哀傷、想把握當下,也意識到「無常」的如影隨行。
我們都想優雅的活著,也希望能優雅的離開,但事實總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在打翻牛奶杯的下一刻,就已盪上秋韆訕笑著我們的認真狼狽。
雖然如此,仍有人固執地與孩子們拚鬥玩耍,在生活中啜飲苦澀還努力尋找其中的甘甜韻味,就像是那些...我在京都,遇見的流浪者們。
目次
【正文】
【作者的話】
【解說】笑不出來的笑話,薩德―佛陀的惡夢 權熙哲(文學評論家)
【推薦】用保齡球刺殺──讀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 陳栢青(作家)
抒情破壞與當代感性──韓國新世代文學的先行者金英夏及其小說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
陳栢青(作家) 專文推薦
黃崇凱(小說家)、藍祖蔚(影評人) 好評推薦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媒體書評
▶媒體評論
▶讀者評論
中間多次出現了院子裡的狗,這暗示了金炳秀的世界在一點點崩潰。金炳秀漸漸消失的記憶和自己相信的記憶,真真假假又是一種恐怖。對金炳秀來說,可怕的不是刑法與坐牢,而是自己的記憶被停止被消失。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漫遊者已出版: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2018.8
即將出版:
《光之帝國》2019.2
《猜謎秀》2019.5
【譯者簡介】
盧鴻金
祖籍海南萬寧,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韓國,任韓國新安山大學酒店餐飲管理系教授。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四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E-mail:roctw@naver.com
【封面圖像繪者簡介】
楊忠銘 (1974-)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WANDERERs系列」創作概念
關於,那些在京都的『WANDERERs』
我想,人生的苦澀,世故的我們多少都懂一些。
因為嚐過了那些味道,所以在某些時刻,能理解哀傷、想把握當下,也意識到「無常」的如影隨行。
我們都想優雅的活著,也希望能優雅的離開,但事實總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在打翻牛奶杯的下一刻,就已盪上秋韆訕笑著我們的認真狼狽。
雖然如此,仍有人固執地與孩子們拚鬥玩耍,在生活中啜飲苦澀還努力尋找其中的甘甜韻味,就像是那些...我在京都,遇見的流浪者們。
目次
【正文】
【作者的話】
【解說】笑不出來的笑話,薩德―佛陀的惡夢 權熙哲(文學評論家)
【推薦】用保齡球刺殺──讀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 陳栢青(作家)
抒情破壞與當代感性──韓國新世代文學的先行者金英夏及其小說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