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Fiction & Literature, Anthologies
Cover of the book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ISBN: 3119862623275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5, 2018
Imprint: 貓頭鷹出版社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ISBN: 3119862623275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5, 2018
Imprint: 貓頭鷹出版社
Language: Chinese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揚名國際代表作
★歷經十年,超過500位受訪者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台灣版獨家收錄林龍吟導演深入核災地區,傳達三十年後的禁區影像
★政大斯拉夫語系副教授鄢定嘉、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陳相因專文推薦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這是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看得見的死亡與看不見的敵人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一場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對士兵來說,當戰爭結束後,死亡便開始遠離。不過,對車諾比事故的救災參與者,當任務結束後,才是死亡的開始。他們被迫打一場名為核災的戰爭,但敵人卻是看不見的。難以逃離,也無處使力。

他們經常拿廣島原子彈轟炸和自身處境相比。但不解的是,廣島核彈是因為戰爭引燃,但深處絕境的他們,遭此景況,又是為何?

「那不是名為『科技』的錯,最大的問題在於人」

車諾比事故開啟了一扇窗,讓全世界注意到核災,也讓蘇聯人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世界。他們彷彿處在一座人造布景,當政府說一切都沒事了,但雙眼所見並非如此。沒有人清楚真正的輻射數字。一切都被隱藏。

如今,這段歷史正漸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但對存活下來的這群人,它從未遠離。即使最後終獲其他國家的幫助,仍無法換回原來的世界。而數十年來,白俄羅斯重災區,在接受支援之餘,也宛如成了各國學者專家研究的實驗室,而人人都是白老鼠。

車諾比32週年,珍貴收錄重災區紀實攝影,見證災難的過去與未來

◎受災區,今日是何種景象?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如今這塊禁地,少了人類的居留,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些美麗、生機蓬勃的自然景觀之外,對此地的居民而言,則負載著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遭遇的過往。

今日白俄羅斯最新的核電廠即將啟用,同時人類也面臨碳排放議題,在恐懼與現實之間,有理性選擇的可能嗎?人總是在歷史中尋找解答,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在文字與影像間尋找答案。

【各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鄢定嘉/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副教授兼主任
劉心華/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
歐茵西/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蔣雅郁/去過車諾比核電廠兩次但沒死的人
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uedada /《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日本製造:日本廣告人的潮流觀察筆記》作者
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團隊

【國際好評】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
——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
——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揚名國際代表作
★歷經十年,超過500位受訪者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台灣版獨家收錄林龍吟導演深入核災地區,傳達三十年後的禁區影像
★政大斯拉夫語系副教授鄢定嘉、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陳相因專文推薦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這是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看得見的死亡與看不見的敵人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一場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對士兵來說,當戰爭結束後,死亡便開始遠離。不過,對車諾比事故的救災參與者,當任務結束後,才是死亡的開始。他們被迫打一場名為核災的戰爭,但敵人卻是看不見的。難以逃離,也無處使力。

他們經常拿廣島原子彈轟炸和自身處境相比。但不解的是,廣島核彈是因為戰爭引燃,但深處絕境的他們,遭此景況,又是為何?

「那不是名為『科技』的錯,最大的問題在於人」

車諾比事故開啟了一扇窗,讓全世界注意到核災,也讓蘇聯人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世界。他們彷彿處在一座人造布景,當政府說一切都沒事了,但雙眼所見並非如此。沒有人清楚真正的輻射數字。一切都被隱藏。

如今,這段歷史正漸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但對存活下來的這群人,它從未遠離。即使最後終獲其他國家的幫助,仍無法換回原來的世界。而數十年來,白俄羅斯重災區,在接受支援之餘,也宛如成了各國學者專家研究的實驗室,而人人都是白老鼠。

車諾比32週年,珍貴收錄重災區紀實攝影,見證災難的過去與未來

◎受災區,今日是何種景象?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如今這塊禁地,少了人類的居留,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些美麗、生機蓬勃的自然景觀之外,對此地的居民而言,則負載著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遭遇的過往。

今日白俄羅斯最新的核電廠即將啟用,同時人類也面臨碳排放議題,在恐懼與現實之間,有理性選擇的可能嗎?人總是在歷史中尋找解答,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在文字與影像間尋找答案。

【各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鄢定嘉/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副教授兼主任
劉心華/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
歐茵西/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蔣雅郁/去過車諾比核電廠兩次但沒死的人
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uedada /《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日本製造:日本廣告人的潮流觀察筆記》作者
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團隊

【國際好評】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
——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
——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More books from Anthologies

Cover of the book Oeuvres de John Ruskin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Howling Days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Peculiar Worlds and Circular Illusions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A Love Episode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No Second Eden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Combat pour les V1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Granta 133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Crime Writing in Interwar Britain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Promenades montmartroises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L'ingénieux hidalgo DON QUICHOTTE de la Manche - T2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Quill & Spark: Fall 2015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Education SEXUELLE Vol. 1: ELLE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A mi eterna musa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Bianca Extra Band 63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Cover of the book Very Dirty Stories #32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