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存在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思索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人類存在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思索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ISBN: 9789869553384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November 2, 2017
Imprint: 如果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ISBN: 9789869553384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November 2, 2017
Imprint: 如果出版
Language: Chinese

 

人類從原始生物開始一路演化,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壯闊的史詩

但時至今日,科技的進展讓人類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道德困境,

讓人對自身存在的意義陷入迷惑,人類的未來將往哪裡去?

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其發展的目的

** **

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當代科學大儒、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從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起源開始,談及他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思索。

 

※入圍2014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撰文推薦

※全球最值得訂閱的文化社群網站「食腦」(brainpicking.com)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自然》、《華盛頓郵報》等重要媒體齊聲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專文推薦

 

生物人類學者 王道還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家維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邵廣昭 熱忱推薦

 

人類是一種很特殊的物種,也可以說是被揀選的物種,

是包含遠古生物史在內的歷史機遇,讓我們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是地球上數十萬種動物當中,少數二十種具互助這種高等社會行為的動物之一。

˙自私的基因讓個體存活,無私的基因讓群體存活,人類是地球唯一同時具有兩種特質的動物,因此我們會時刻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

˙善與惡、自私與無私,這些都是人的生物特徵,它們的衝突與撞擊,創造出人類璀燦的文明,讓人類在整個宇宙中顯得如此特別。

 

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是為了完成什麼樣的使命?

在科技日漸發展的現在,人類有愈來愈多選擇可能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思考未來,並選擇成為一種怎樣的物種?

**˙關於基因改造:**我們是否要藉由自我意志進行更高等的演化,或是選擇保留人的生物特徵?

**˙關於機器人:**當愈來愈多的工作和決策由機器人負責執行時,人類要做些什麼呢?繼續改造自我以與機器人競爭?

**˙關於環保:**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當中,唯有人類可以理解生物界的現象,看見大自然的美,並肯定個體的價值,那麼,我們現在是否也可以以相同的精神,關懷那賦予我們生命的大自然?

 

隨著人類在科學上的發現愈來愈多,科技文明日益進展,

我們又再次步入一個「新啟蒙時代」,是時候重新將科學與人文結合,

思考當前社會遇到的環保、倫理、宗教、種族等議題,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身為當代科學大儒,頂尖的生物演化學家,

在書中討論了當前生物學界自《自私的基因》之後最受矚目的議題,

並由此以科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

猶如曖曖微光,為我們指點一個可能的未來。

 

 

【國內外各界推薦】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此機會為愛德華•威爾森的這本書,具名推薦。《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他以從事螞蟻的研究及社會生物學的權威觀點來看,人類何以會造成「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以及相關的思索,值得一讀。──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威爾森的文字清晰、見解深刻,獨樹一幟。他分析了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與實體宇宙的關係,不僅具高度可讀性,也極有啟發性。他毫不費力的將哲學融入科學,鋪陳他對人類命運的理論,成就了一部大師級的作品。身為全球最傑出的演化生物學家,威爾森在書中跨越了科際的界限,針對人類的面貌和我們眼前所面臨的抉擇做了寶貴的分析。──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這本書雖然文字簡潔,卻非常有震撼力,尤其書中所提出的一個新穎論點更具說服力:人類若為了成為超人而改造自身的心智,將會是一個無比嚴重的錯誤。威爾森明白:人腦雖有其侷限,但卻足以構築我們所需的未來。這樣的「存在保守主義」使我們更有理由歡慶──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一書的作者

 

˙這是本告別之作……威爾森先生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作者。兩度獲得普立茲非文學獎的他,在眾多生物學作家之中鶴立雞群,就像約翰‧勒卡雷超越其餘諜報小說作者般。他睿智、詼諧、生動又隱晦。──德瑞克.葛納(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威爾森以他一貫的優雅風格,精準且赤裸地探究人類存在的本質。——《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E.O.威爾森是達爾文最傑出的繼承人,身為科學家,他驚人的深度、廣度、經驗和才華帶給我們的,無異於對人類的全新認識……你將透過人類最偉大、最無畏的探險家之眼,看見人類存在的美好、神祕和無窮可能。──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

 

˙這本書引導我們檢視人類物種的過去歷程和未來潛力,幾乎沒有寫得比它更好的書了……書中集結的專文文句優美、且足以引起論戰。──提姆.連登(Tim Lenton),《自然》雜誌(Nature

 

˙沒有別的生物學家比威爾森更堅持不懈、雄辯滔滔地導正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錯誤認知……我們應該感謝威爾森,他在自己輝煌生涯的晚期,仍訴諸理性和想像力,試圖開啟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啟發我們改變自己的自毀之路。──史考特.羅素.桑德斯(Scott Russell Sander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威爾森問:人類在宇宙中具有特別的地位嗎?我們往哪裡去,為什麼?他藉由告訴我們科學界最新的創世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深具啟發性和可信度的未來願景,這是項艱鉅的任務……威爾森是個徹底的樂觀主義者,也是堅定的現實主義者。我們對於一個先知的期待莫過於此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1929~ )

是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理論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演化生物學」這個名詞是由他命名的,生物地理學從他開始發揚光大,而「社會生物學」這個學門則由他開始創立,並成為當前生物學中最引人討論的議題之一。他並竭力推動近年成為地球高峰會主旨的「生物多樣性」理念,為地球永續奠定價值基礎。天下文化曾出版一本《大自然的獵人》,是他自傳式的作品。本書《人類存在的意義》,則是他近年來將相關思索滙集得最完整的一本書。

愛德華.威爾森一九六九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曾榮獲全世界最高的環境生物學獎項,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士皇家科學院為諾貝爾獎未涵蓋的領域所頒發的的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一九九六年,被《時代》雜誌評定為影響美國當代最巨的二十五位人士之一。

他的著作超過二十部,包括《造物-拯救地球生靈的呼籲》(The Creation)、《社會性如何征服地球》(暫譯,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和《給青年科學家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等,其中以《論人性》(On Human Nature)、《螞蟻》(The Ant)二書二度獲得普立茲獎。

** **

** **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報社編譯、大學講師。現專事翻譯工作,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天鵝賊》、《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當癌症發生了》、《森林祕境》和《種子的勝利》等十餘部。

譯文賜教:pshaudrey@gmail.com

 

 

目次

 

**I.**我們存在的理由

沒有史前史,歷史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生物學,史前史也沒有什麼意義。

有關史前史和生物學的知識正迅速增長,使得以下這兩個問題成為各界探討的焦點:人類是如何誕生的?地球上為何會出現像人類這樣的物種?

1.「意義」的意義

2.解開人類之謎

3.演化與我們的內在衝突

** **

**II.**知識的統合

自然與人文這兩大學科描述人類的方式雖然大相逕庭,但兩者都源自同一個創意之泉**。**

4.新啟蒙時代

5.人文學科的重要性

6.社會演化的驅力

 

**III.**人類之外的世界

要了解人類存在的意義,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將人類與我們所能想到的其他生命形式做個比較,甚至透過推論的方式,和那些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的生物做個比較。

7.費洛蒙的世界

8.超級生物體

9.銀河系為何是微生物的天下

10.外星人的模樣

11.生物多樣性的崩壞

 

IV****心靈的幻象

第一次啟蒙運動主要的成就之一是培根(Francis Bacon)確認了人類知性上的弱點,但現在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些弱點,賦予它們新的定義。

12.本能

13.宗教

14.自由意志

 

V****人類的未來

在這個科技時代,自由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就像孩童長大成人一樣,我們有了遠比從前更多的選擇,但同時也因此承擔了更多的風險與責任。

15.獨自在宇宙間自由生存

附錄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人類從原始生物開始一路演化,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壯闊的史詩

但時至今日,科技的進展讓人類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道德困境,

讓人對自身存在的意義陷入迷惑,人類的未來將往哪裡去?

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其發展的目的

** **

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當代科學大儒、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從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起源開始,談及他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思索。

 

※入圍2014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撰文推薦

※全球最值得訂閱的文化社群網站「食腦」(brainpicking.com)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自然》、《華盛頓郵報》等重要媒體齊聲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專文推薦

 

生物人類學者 王道還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家維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邵廣昭 熱忱推薦

 

人類是一種很特殊的物種,也可以說是被揀選的物種,

是包含遠古生物史在內的歷史機遇,讓我們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是地球上數十萬種動物當中,少數二十種具互助這種高等社會行為的動物之一。

˙自私的基因讓個體存活,無私的基因讓群體存活,人類是地球唯一同時具有兩種特質的動物,因此我們會時刻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

˙善與惡、自私與無私,這些都是人的生物特徵,它們的衝突與撞擊,創造出人類璀燦的文明,讓人類在整個宇宙中顯得如此特別。

 

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是為了完成什麼樣的使命?

在科技日漸發展的現在,人類有愈來愈多選擇可能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思考未來,並選擇成為一種怎樣的物種?

**˙關於基因改造:**我們是否要藉由自我意志進行更高等的演化,或是選擇保留人的生物特徵?

**˙關於機器人:**當愈來愈多的工作和決策由機器人負責執行時,人類要做些什麼呢?繼續改造自我以與機器人競爭?

**˙關於環保:**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當中,唯有人類可以理解生物界的現象,看見大自然的美,並肯定個體的價值,那麼,我們現在是否也可以以相同的精神,關懷那賦予我們生命的大自然?

 

隨著人類在科學上的發現愈來愈多,科技文明日益進展,

我們又再次步入一個「新啟蒙時代」,是時候重新將科學與人文結合,

思考當前社會遇到的環保、倫理、宗教、種族等議題,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身為當代科學大儒,頂尖的生物演化學家,

在書中討論了當前生物學界自《自私的基因》之後最受矚目的議題,

並由此以科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

猶如曖曖微光,為我們指點一個可能的未來。

 

 

【國內外各界推薦】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此機會為愛德華•威爾森的這本書,具名推薦。《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他以從事螞蟻的研究及社會生物學的權威觀點來看,人類何以會造成「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以及相關的思索,值得一讀。──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威爾森的文字清晰、見解深刻,獨樹一幟。他分析了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與實體宇宙的關係,不僅具高度可讀性,也極有啟發性。他毫不費力的將哲學融入科學,鋪陳他對人類命運的理論,成就了一部大師級的作品。身為全球最傑出的演化生物學家,威爾森在書中跨越了科際的界限,針對人類的面貌和我們眼前所面臨的抉擇做了寶貴的分析。──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這本書雖然文字簡潔,卻非常有震撼力,尤其書中所提出的一個新穎論點更具說服力:人類若為了成為超人而改造自身的心智,將會是一個無比嚴重的錯誤。威爾森明白:人腦雖有其侷限,但卻足以構築我們所需的未來。這樣的「存在保守主義」使我們更有理由歡慶──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一書的作者

 

˙這是本告別之作……威爾森先生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作者。兩度獲得普立茲非文學獎的他,在眾多生物學作家之中鶴立雞群,就像約翰‧勒卡雷超越其餘諜報小說作者般。他睿智、詼諧、生動又隱晦。──德瑞克.葛納(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威爾森以他一貫的優雅風格,精準且赤裸地探究人類存在的本質。——《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E.O.威爾森是達爾文最傑出的繼承人,身為科學家,他驚人的深度、廣度、經驗和才華帶給我們的,無異於對人類的全新認識……你將透過人類最偉大、最無畏的探險家之眼,看見人類存在的美好、神祕和無窮可能。──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

 

˙這本書引導我們檢視人類物種的過去歷程和未來潛力,幾乎沒有寫得比它更好的書了……書中集結的專文文句優美、且足以引起論戰。──提姆.連登(Tim Lenton),《自然》雜誌(Nature

 

˙沒有別的生物學家比威爾森更堅持不懈、雄辯滔滔地導正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錯誤認知……我們應該感謝威爾森,他在自己輝煌生涯的晚期,仍訴諸理性和想像力,試圖開啟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啟發我們改變自己的自毀之路。──史考特.羅素.桑德斯(Scott Russell Sander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威爾森問:人類在宇宙中具有特別的地位嗎?我們往哪裡去,為什麼?他藉由告訴我們科學界最新的創世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深具啟發性和可信度的未來願景,這是項艱鉅的任務……威爾森是個徹底的樂觀主義者,也是堅定的現實主義者。我們對於一個先知的期待莫過於此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1929~ )

是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理論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演化生物學」這個名詞是由他命名的,生物地理學從他開始發揚光大,而「社會生物學」這個學門則由他開始創立,並成為當前生物學中最引人討論的議題之一。他並竭力推動近年成為地球高峰會主旨的「生物多樣性」理念,為地球永續奠定價值基礎。天下文化曾出版一本《大自然的獵人》,是他自傳式的作品。本書《人類存在的意義》,則是他近年來將相關思索滙集得最完整的一本書。

愛德華.威爾森一九六九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曾榮獲全世界最高的環境生物學獎項,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士皇家科學院為諾貝爾獎未涵蓋的領域所頒發的的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一九九六年,被《時代》雜誌評定為影響美國當代最巨的二十五位人士之一。

他的著作超過二十部,包括《造物-拯救地球生靈的呼籲》(The Creation)、《社會性如何征服地球》(暫譯,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和《給青年科學家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等,其中以《論人性》(On Human Nature)、《螞蟻》(The Ant)二書二度獲得普立茲獎。

** **

** **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報社編譯、大學講師。現專事翻譯工作,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天鵝賊》、《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當癌症發生了》、《森林祕境》和《種子的勝利》等十餘部。

譯文賜教:pshaudrey@gmail.com

 

 

目次

 

**I.**我們存在的理由

沒有史前史,歷史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生物學,史前史也沒有什麼意義。

有關史前史和生物學的知識正迅速增長,使得以下這兩個問題成為各界探討的焦點:人類是如何誕生的?地球上為何會出現像人類這樣的物種?

1.「意義」的意義

2.解開人類之謎

3.演化與我們的內在衝突

** **

**II.**知識的統合

自然與人文這兩大學科描述人類的方式雖然大相逕庭,但兩者都源自同一個創意之泉**。**

4.新啟蒙時代

5.人文學科的重要性

6.社會演化的驅力

 

**III.**人類之外的世界

要了解人類存在的意義,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將人類與我們所能想到的其他生命形式做個比較,甚至透過推論的方式,和那些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的生物做個比較。

7.費洛蒙的世界

8.超級生物體

9.銀河系為何是微生物的天下

10.外星人的模樣

11.生物多樣性的崩壞

 

IV****心靈的幻象

第一次啟蒙運動主要的成就之一是培根(Francis Bacon)確認了人類知性上的弱點,但現在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些弱點,賦予它們新的定義。

12.本能

13.宗教

14.自由意志

 

V****人類的未來

在這個科技時代,自由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就像孩童長大成人一樣,我們有了遠比從前更多的選擇,但同時也因此承擔了更多的風險與責任。

15.獨自在宇宙間自由生存

附錄

More books from Soci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Shades of the Past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Mapping South Asian Masculinities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The Model Arab League manual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A Companion to Survey Research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Long Island and the Sea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Rendez-nous nos noms !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Designing the Future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Pompilia: A Roman Murder Mystery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Encounters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Japanese Science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Batı Notları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Masculinity in the Contemporary Romantic Comedy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Why the Jews Rejected Jesus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Islamism and Islam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Cover of the book Der Abstieg des Westens by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