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商人: 他們如何操弄人心? 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The Attention Merchants: The Epic Scramble to Get Inside Our Heads

Business & Finance,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注意力商人: 他們如何操弄人心? 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by 吳修銘 Tim Wu, 天下雜誌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吳修銘 Tim Wu ISBN: 3329863983293
Publisher: 天下雜誌 Publication: April 2, 2018
Imprint: 天下雜誌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吳修銘 Tim Wu
ISBN: 3329863983293
Publisher: 天下雜誌
Publication: April 2, 2018
Imprint: 天下雜誌
Language: Chinese

電子郵件,免費!照片分享,無上限!
你是否想過,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便利的免費服務,到底都是誰在付費?

如果商品免費,那你就不是消費者,而是商品!
你我可能都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賣給了注意力商人!

「『媒體轉型、網路演化與資訊浪潮」此一主題最具洞見的作者。』──黃哲斌(資深媒體人)
「這是少有的關注產業發展的傳播史,對現在或未來的『注意力產業』」中人來說,不可不讀。」──游梓翔(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 爬梳兩百年來從報紙、海報、廣播、電視、網路崛起的商戰歷史。
※ 拆解創造吸引╳培養聚眾╳收割轉賣的注意力變現商業模式。
※ 注意力商人如何因時代變化、工具改變轉進新的獲利結構。
※ 人們如何看明白商業的操弄邏輯與交易條件,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意識。

作者吳修銘(Tim Wu)是新生代網路與媒體思想家,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顧問,擅長結合政治、經濟、社會的視角,深入剖析科技對文化與生活的衝擊,他提出「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創見,出版為《誰控制了總開關》一書,是網路與傳播界的重要概念。《科學人》雜誌評選他爲2006年五十大風雲人物、名列2007年哈佛大學最有影響力的百大畢業生。

這本書,吳修銘把焦點放在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切身的注意力交易,注意力商人的崛起,對社會造成了哪些改變。

◎誰是注意力商人?
從過去到現在,參與媒體、廣告、行銷、節目、到今日投入網路、社群的人,都是注意力商人的一員。時代、行業或許有別,但是他們的專業都是設法創造能夠吸引更多目光的內容,不論是聳動的標題或是免費的影音,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後,再把我們轉賣給其他業主,變現獲利。

◎注意力人人都有,什麼時候成了產業?
吳修銘梳理近200年的媒體發展,告訴你第一份依賴廣告收益的報紙誕生時,注意力產業就成形了。書中用四個屏幕把從報紙到手機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生動的故事分析從海報、報紙到今日手機、社群,不同時代、如何用不同方式來吸引眾人。若你就是注意力商人,該如何進一步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為什麼需要了解注意力產業?
注意力影響我們的意識、決定我們的消費、型塑我們的生活型態。我們多數人是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動接收資訊,只會在被注意到的訊息中做選擇,讓商業分分秒秒剝削我們的注意力。五花八門的注意力產業競相爭取我們清醒時刻的注意力,雖然我們可能換得娛樂與便利,但是卻也讓注意力商人高度介入我們的生活。

資訊爆炸,注意力愈來愈稀缺,是眾相爭奪的新貨幣。
注意力商人不會消失,只會不斷推陳出新。
認清注意力商人的手法,知道自己何時正在被影響、被出賣,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常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電子郵件,免費!照片分享,無上限!
你是否想過,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便利的免費服務,到底都是誰在付費?

如果商品免費,那你就不是消費者,而是商品!
你我可能都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賣給了注意力商人!

「『媒體轉型、網路演化與資訊浪潮」此一主題最具洞見的作者。』──黃哲斌(資深媒體人)
「這是少有的關注產業發展的傳播史,對現在或未來的『注意力產業』」中人來說,不可不讀。」──游梓翔(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 爬梳兩百年來從報紙、海報、廣播、電視、網路崛起的商戰歷史。
※ 拆解創造吸引╳培養聚眾╳收割轉賣的注意力變現商業模式。
※ 注意力商人如何因時代變化、工具改變轉進新的獲利結構。
※ 人們如何看明白商業的操弄邏輯與交易條件,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意識。

作者吳修銘(Tim Wu)是新生代網路與媒體思想家,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顧問,擅長結合政治、經濟、社會的視角,深入剖析科技對文化與生活的衝擊,他提出「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創見,出版為《誰控制了總開關》一書,是網路與傳播界的重要概念。《科學人》雜誌評選他爲2006年五十大風雲人物、名列2007年哈佛大學最有影響力的百大畢業生。

這本書,吳修銘把焦點放在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切身的注意力交易,注意力商人的崛起,對社會造成了哪些改變。

◎誰是注意力商人?
從過去到現在,參與媒體、廣告、行銷、節目、到今日投入網路、社群的人,都是注意力商人的一員。時代、行業或許有別,但是他們的專業都是設法創造能夠吸引更多目光的內容,不論是聳動的標題或是免費的影音,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後,再把我們轉賣給其他業主,變現獲利。

◎注意力人人都有,什麼時候成了產業?
吳修銘梳理近200年的媒體發展,告訴你第一份依賴廣告收益的報紙誕生時,注意力產業就成形了。書中用四個屏幕把從報紙到手機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生動的故事分析從海報、報紙到今日手機、社群,不同時代、如何用不同方式來吸引眾人。若你就是注意力商人,該如何進一步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為什麼需要了解注意力產業?
注意力影響我們的意識、決定我們的消費、型塑我們的生活型態。我們多數人是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動接收資訊,只會在被注意到的訊息中做選擇,讓商業分分秒秒剝削我們的注意力。五花八門的注意力產業競相爭取我們清醒時刻的注意力,雖然我們可能換得娛樂與便利,但是卻也讓注意力商人高度介入我們的生活。

資訊爆炸,注意力愈來愈稀缺,是眾相爭奪的新貨幣。
注意力商人不會消失,只會不斷推陳出新。
認清注意力商人的手法,知道自己何時正在被影響、被出賣,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常識。

More books from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Marketing e Arquétipo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EMAIL CAPTURE for AUTHORS: The Mechanics of Setting up the System, Creating your own Author Platform to Sell more Kindle book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Internet Marketing Tips and Technique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FB Cash Formula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Go To Market Strategy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Employer Reputation - Das Konzept "Arbeitgebermarke" neu denken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Political Public Relation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Monetizing Your Book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Small Town Rules: How Big Brands and Small Businesses Can Prosper in a Connected Economy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The Four Faces of Sale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Blog Authority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Highly Successful Strategies To Achieve Maximum Passive Income: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Super Fans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Luxury Fashion Retail Management by 吳修銘 Tim Wu
Cover of the book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Inc. by 吳修銘 Tim Wu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